正蓝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草原东南边缘。地理坐标东经115°00′-116°42′,北纬41°56′-43°11′。东邻多伦县和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接正镶白旗,南连太仆寺旗、河北省沽源县,北靠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和苏尼特左旗。旗南北直线约138公里,东西直线宽约122公里,全旗总面积10182平方公里。距首都北京直线距离260公里,是距离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辖4个苏木、3个镇、2个农牧场,127个行政嘎查村(社区、分场),总人口8.4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35%,是一个以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正蓝旗是蒙元文化发祥地、察哈尔民俗文化典型代表、中国蒙古语标准音示范基地和“察干伊德”文化之乡,也是蒙古族现代文学奠基人纳·赛音朝克图的家乡。内蒙古唯一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坐落于旗境内。 旗境内国道1013、207、239、510和省道105、304线纵横交错,集通铁路、锡多铁路过境,形成了正蓝旗至锦州港、天津港、曹妃甸三条通疆达海通道,为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鄂经济圈提供了便利条件。当前,太锡铁路蓝旗段项目稳步推进,新建民用运输机场前期工作有序开展,有望近年内形成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格局。 正蓝旗地处阴山山脉北麓东端,由低山丘陵和浑善达克沙地两大地貌构成,地势总的特点是东高西低,海拔高度1200-1600米。最高峰为乌和尔沁敖包,海拔1673.9米。北部地处浑善达克沙地中段腹地,系沙地草原,占全旗总面积的66%;南部为低山丘陵,是燕山北缘的低山丘陵与大兴安岭南缘的低山丘陵交汇地带,系草甸草原,占全旗总面积的34%。正蓝旗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旗平均日照数为2947-3127小时之间,全年平均降水量365毫米,蒸发量为1925.5毫米。最高温度为35.9℃,最低温度零下36.6℃。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温热短促,秋季凉爽湿润,气温变化剧烈、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能充沛,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年平均风速4.5米/秒,无霜期110天,冬季平均积雪期180天左右,最大积雪厚度20厘米。 全旗地下水资源总量31044.37万立方米,可采量13687.78万立方米,矿化度0.5-1克/升。全旗植物共708种,其中野生种植植物635种、引进栽培植物73种,北部沙地分布有柳灌丛、沙蒿、木草植被,一般由柴桦、灌柳、叉分蓼、唐松草、沙芦草、沙蒿、小叶锦鸡儿组成植物群落。南部低山丘陵区,山体阴坡为岛状灌木林,主要植物有虎榛子、线叶菊、羊草、杂类草等。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已列入国家和地区重点保护的马鹿、狍子、天鹅、野猪等珍禽、稀有动物20余种。 正蓝旗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设施化种植养殖,扶持发展壮大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拓宽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现代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目前,全旗有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1个、舍饲育肥点12处、家庭生态牧场160处,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达572家,其中种植业32家、养殖业520家、其他专业合作社20家,共吸纳成员3832户,占全旗农牧户总户数的20%。 正蓝旗工业以电力能源、新型环保建材、新材料产业为主,同时发展绿色农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大数据云计算、蒙古包制造及乳制品加工等产业。电力能源方面,上都电厂一、二、三期6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372万千瓦,三峡、龙源等7户新能源发电企业装机容量为35万千瓦;新锋、华电两个在建特高压外送风电项目达产后新增装机容量20万千瓦;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建成后将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30万千瓦。新型环保建材、新材料方面,主要在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建设了富洋新型环保石膏加工、鑫鹏利用尾矿和建筑废弃物烧结多孔砖、中盛光泰环保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新建6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等多个项目,建设以固废利用为主的新型环保建材产业基地。推动蒙古包产业园建设,加快乳肉制品产业提档升级,进而提振传统产业健康发展。 正蓝旗按照规模化、多元化的思路,大力发展服务业。依托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区位优势条件,全力打造元上都遗址特色文化产业带和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正在开展元上都遗址创建5A级景区工作,201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4万人次,实现相关收入7.35亿元。积极提升传统服务业水平,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不断扩大服务业经济总量,电商行业进一步发展,物流、金融、通信、保险等新兴服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下一步,正蓝旗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盟委、行署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力打造和谐、美丽、宜居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