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党史研究 > 宣教

草原记忆(六)

信息来源:锡林郭勒盟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4-11-14 浏览: 【字体大小:


草原记忆(六)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展示锡盟史志文化宣传成果,提升史志文化社会影响力,促进全盟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锡盟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在“锡林郭勒盟地情网”连续发布史志优秀作品,再现锡盟真实、凝重的革命历史,续写锡盟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引导、增强读者对党和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自豪感,激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拼搏力量。

 

贝子庙会议重要决策

锡盟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陆雅晖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撤退到贝子庙后,乌兰夫同志于1946年10月上旬前往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向蒙方通报我军从张家口撤退后的形势、我党的战略方针、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今后的工作等情况,并请求蒙方给予联合会一些物资方面的支援,帮助安排联合会高级干部的家属。10月底,乌兰夫同志偕同早先已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吉雅泰同志返回锡盟的岱喇嘛庙,还带回来部分生活物资。由于蒙古方面顾及同国民党的关系,没能满足我们在武器弹药方面的要求。而在人员安排方面,蒙方给我们提供了很大帮助。我们的一些干部家属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后,得到了很好的安置。11月初,乌兰夫同志回到贝子庙。乌兰夫同志回来后,开始对内蒙古的工作做新的安排。内蒙古党委召开会议研究了形势与任务,并对内蒙古党委和自治运动联合会下属的党、政、军组织机构作了新的调整。决定正式组建中共锡察工委、锡察盟行政委员会和中共巴乌工委,扩充整编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部队。根据这次会议的决定,11月底之前,内蒙古党委和自治运动联合会在贝子庙召开一系列会议,各项部署付诸落实。

一、建立中共锡察工委

11月7日,内蒙古党委召开会议宣布中共锡察工委正式成立。任命王铎担任工委书记,刘景平、杨平、寒峰为工委委员。王铎兼任工委组织部长,刘景平兼任宣传部长,杨平兼任社会部长。锡察地区是连接东西蒙中心地带,是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的重要战略通道,是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以来最先开展工作的地方,是自治运动的主要根据地。这一地区的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自治运动能否顺利开展,对华北、东北乃至全国的战争形势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共锡察工委成立后,在乌兰夫同志主持下召开会议进一步讨论了锡察两盟斗争的形势与任务。参加会议的同志除工委成员外,还有内蒙古党委和自治运动联合会的其他领导人奎璧、刘春,以及锡、察两盟的主要负责人奇峻山、潮洛濛、陈炳宇、肖诚等人。乌兰夫同志在这次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的讲话对锡察地区后来的革命斗争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成为我们一段时期内的工作指导思想。乌兰夫同志强调指出,锡、察两盟是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后在联合会直接领导下首先开展工作的地区,我们已经在这里做了不少工作,打下了一些基础,这一地区已成为内蒙古自治运动的一块重要基地。现在坚持这一地区的对敌斗争,对于推进内蒙古自治运动,支援全国解放战争,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所以,我们不管遇到多么巨大的困难,也一定要保卫这一地区,决不让国民党反动派得逞。

乌兰夫同志对当时的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了我们能否坚持住锡察这块根据地的问题。对此,他首先作了肯定的回答。他说,锡、察两盟的特点是地域辽阔,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我党我军过去有在山区、平原的农村建立根据地的丰富经验,而在草原牧区坚持对敌斗争,建立根据地,还是一个新课题。但是,我们有许多有利条件。

首先是这一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对我们很有利:锡、察两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东靠东北解放区,南边是晋察冀解放区,西面是晋绥解放区。国民党部队只是一时抢占了我们附近的铁路交通要道和一些大中城市,但是广大农村及小城镇还是属于我们的。因而,我们坚持锡察地区的斗争,进退攻守,可四面逢源。

其次,国民党部队对草原了解甚少,在锡察地区和周围也没有形成强大势力。所以,他们的大部队是不敢向草原深处冒然进犯的。他们可能策动内蒙古地方叛匪进行袭扰,对此,我们只要依靠广大群众,加强武装斗争,就一定可以战胜他们。乌兰夫同志还指出,锡察地区当前的主要工作是:第一,向广大干部群众、农牧民、部队指战员宣传张家口撤退后的形势,宣传坚持锡察斗争的有利条件,以稳定局势。坚定干部和群众必胜的信心;第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性质、任务,以争取民众和民族上层人士的支持,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三,不断壮大地方民族武装力量,以武力反对国民党挑起的内战,坚决打击来犯之敌;第四,进一步加强联合会盟旗分支会工作,培养大批民族干部,加速民主改造旧政权,推进自治运动迅猛向前发展。

参加会议的同志对乌兰夫同志的讲话作了认真讨论,并以此作为指导思想,确定了一个时期内锡察地区工作的主要任务。

这次会议还讨论了锡盟和察盟党的领导问题。会议认为,察盟毗邻察哈尔省的察北地区,接近前线,斗争任务较锡盟更为艰巨复杂,应进一步加强党对这一地区的领导,成立中共察盟工委,作为一级地方党委,领导这一地区的各项工作。锡盟可暂不成立工委,党的工作由锡察工委直接领导。会议决定了察盟工委负责人选:刘景平任工委书记,肖诚任副书记,委员有苏剑啸、陈炳宇等人。中共察盟工委成立后,与毗邻的察北地委密切配合,广泛开展工作,发展壮大了力量,狠狠打击了敌人。后来,因两地在地理环境和对敌斗争的任务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1947年11月,经察盟工委和察北地委协商,由内蒙古党委批准,成立了我党两个地区的联合委员会。联合委员会成立后,苏克勤(察北地委副书记)兼任书记,刘景平同志任副书记,委员有苏剑啸、陈炳宇、王晨光、韩惠如等同志。

二、建立锡察行政委员会

1946年11月,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召开第六次常委会议,决定建立锡察地方行政领导机关——“锡察行政委员会”。11月l0日,在锡察工委主持下再次召开会议,勘定了行政委员会会址,拟定了组织条例,拟制了委员会及各委员印章等事宜。11月22日,召开了筹备会议,与党外及民族上层人士进一步商讨了行政委员会机构设置及人员委任等问题。自治运动联合会决定,锡察行政委员会由自治运动联合会派出干部同锡察地方民族上层人士联合组成,“凡在察锡地方工作的总会执委及后补执委均为委员”。行政委员会下设民政、财经、秘书、公安4个处。1946年11月25日,锡察行政委员会在贝子庙宣告成立。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为此在贝子庙葛根仓举行了大会。参加会议的人比较多,其中主要是联合会部分执行委员、锡察工委委员、锡察两盟负责人、十六师负责人、部分旗长和一些不在职的王公及知名大喇嘛等。乌兰夫主席在大会上讲了话。乌兰夫同志激昂的讲话很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他分析了自张家口撤退以后内蒙古地区的斗争形势,并指出:为了保卫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和内蒙古自治事业,争取内蒙古民族的彻底解放,内蒙古各族、各阶层必须团结一致,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坚决拥护内蒙古自治的主张,坚决反对国民党蒋介石挑起内战,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支援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反美反蒋和剿灭地方叛匪的斗争,配合全国解放战争解放内蒙古,这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唯一正确的、光明的前进道路。新建立的锡察行政委员会就是要在自治运动联合会的领导下,带领察锡人民沿着这条光明道路奋勇前进。

乌兰夫同志在讲话中还具体阐述了成立锡察行政委员会的必要性及这个组织的性质、任务等。他说:锡察行政委员会的建立,是在张家口撤退后的困难形势下,加强对两盟行政工作的领导。锡察行政委员会是自治运动联合会在锡察地区的代表机关,同时又是在联合会和察哈尔省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性质的地区一级行政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联合会工作方针、管理地方行政工作、组织人民生产、保护地方治安、做好物资供应、支援军队对敌作战等。会议公布了锡察行政委员会组成人员及机构设置。任命王宗洛(特格希巴彦)为行政委员会主任,王铎和松津旺楚克为副主任,李秀山、刘景平、苏剑啸、奇峻山、寒峰、陈炳宇为常委,委员还有:赛音吉雅、补达巴拉、萨木腾、洛蚌喇嘛、查干葛根、阿拉坦瓦其尔、巴拉庚色楞等共32人。任命乌力吉卜仁为秘书长、丹巴为财政处长、萨木腾为民政处长、云世英为公安处长。

三、组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三个骑兵师组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三个骑兵师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革命工作,进行民族解放斗争,没有一支强大的人民民族武装部队是无法取得成功的。我党历来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武装力量。抗战胜利后,为推进内蒙古自治运动顺利发展,就专门为自治运动联合会组建了民族武装。自治运动联合会撤到贝子庙后,面对复杂而严酷的对敌斗争形势,建立壮大民族武装就更是当务之急。因此,乌兰夫同志从蒙古人民共和国回来后,当即作了这方面的部署。当时,在我党领导下的活动在锡、察、巴、乌地区的民族武装主要有: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独立旅、四支队、五支队和一些盟旗的地方游击队。

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独立旅是在内蒙古人民自卫军一、二、三支队(这几支部队是由1945年冬,绥包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华林太、李秀山、林国梁的部队改编过来的)和分散活动的几支蒙古游击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一批翻身农民、牧民和青年学生,以八路军老干部和延安民族学院回来的民族干部为骨干,于1945年12月在集宁组建的。这是一支按照党的建军原则,以八路军为榜样建立起来的新型人民民族武装部队。部队组建初期归绥蒙军区领导和指挥。1946年初,绥蒙地区战事告急,晋绥和晋察冀党组织将这支军事上、政治上都具有战略意义的队伍划归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领导。1946年2月,独立旅撤离集宁,移驻张北县大囫囵进行了军政大训练。此后,这个部队的大部分官兵还进入张家口内蒙古军政学院学习受训。经过学习、整训,部队战斗力得到很大提高。

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四支队是于1946年1月由原伪蒙古军第九师起义的部分官兵,从蒙古人民共和国受训归来后组建的。这支部队从蒙古返回时,人数虽然不多(共120多名干部战士),但他们带回来一批较为精良的武器、弹药和装备,人员情况也很好,是一支精干的部队。原师长乌力吉敖其尔是第三国际于1936年派遣回国,打入伪蒙古军从事地下工作的老同志。乌力吉敖其尔率领起义官兵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经过3个月整训,于1945年底回国后,即与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主席乌兰夫同志和晋察冀军区取得了联系。晋察冀军区确定了这支部队的番号,确认了乌力吉敖其尔在部队的领导职务,并决定这支部队受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和晋察冀军区双重领导,主要活动范围是察北到东、西苏尼特一带,保卫晋察冀根据地与蒙苏之间的运输线。

内蒙古人民自卫军五支队是1946年7月大同战役中起义的一支国民党部队。这支队伍的前身是旧军人海福隆带领下的地方游散武装。抗战时期,他们打日本鬼子非常勇猛坚决,后被马占山收编为国民党军队。部队起义后,经过整编,一直在武川、固阳一带打游击,给当地国民党统治者以很大打击。这三支武装力量是内蒙古西部地区人民民族武装的主要力量。在联合会撤到贝子庙以后,这些部队仍战斗在抗击国民党军队的前沿阵地,驰骋在辽阔的锡、察、巴、乌草原上。

1946年11月7日,内蒙古党委召开会议,专门讨论了锡、察、巴、乌地区的军事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党委成员乌兰夫、奎璧、刘春和王铎,有关同志刘景平、杨平、寒峰等人列席了会议。会议认为,坚持锡察巴乌地区对敌斗争,坚决保卫住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以来最先开辟工作的锡察地区,需要一支强大的人民民族武装部队。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在现有基础上,加强蒙古民族人民武装的扩充、建设。经过会议讨论,决定将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独立旅和四支队、五支队分别扩编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十六师、第十一师和第十七师。会议还决定由李森同志组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十二师,云继祯组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十五师。但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会议决定,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十六师由李秀山担任师长,王铎任政委。刘景平任副政委,寒峰任政治部主任,云麟任参谋长,葛瓦任副参谋长。骑兵十六师扩编后活动范围仍在锡察地区,重点在察盟前线,内蒙古党委决定改由赵云驶同志代理十六师政委工作。林蔚然同志不久也从内蒙古实业公司调入十六师,曾代理政治部主任工作。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十一师由乌力吉敖其尔任师长,关保扎布任政委,毕力格巴特尔任副政委。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十七师由海福隆任师长,齐广武任副师长。后由巴乌工委派赵俞廷任政委,并派去赵维新、成义、云林秀、云继光等同志担任师政治部主任和各团政委职务。三个骑兵师的组建由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主席乌兰夫发布命令,并通报了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

四、组建锡察巴乌工委

1946年11月7日,内蒙古党委召开会议还讨论了巴乌地区的工作,为了适应战争新形势的需要,统一我党对巴乌地区的领导,会议决定正式成立中共巴乌工委,并决定成立巴乌军区。巴乌工委书记由奎璧同志担任,委员有李森、云一立、李文精、赵俞廷等人。巴乌军区司令员由乌力吉敖其尔担任,奎璧任政委。巴乌军区统一指挥十一师和十七师巴乌大队。作战范围主要在绥东4旗和察北地区的商都、化德、康保等县及正白旗、镶白旗、黄旗、东西苏尼特旗一带。

中共巴乌工委组建时间不久,巴乌地区形势恶化,工委机关经常处于被国民党部队围剿之中,处境非常困难,无法在巴乌地区立足。1947年5月,巴乌工委被迫撤回贝子庙,7月,内蒙古党委作出新的决定,将锡察工委和巴乌工委合并为一个工委。合并后的中共锡察巴乌工委由奎璧任书记,王铎任副书记(1948年3月,王铎调中共内蒙古工委工作后,调来吉雅同志任副书记),刘景平、杨平为委员。当时工委的主要工作人员有石光华、庄坤、旺楚克、高兴赛、赵真北、云志厚、云玲等人。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在革命形势处于困难时期,被迫撤出了张家口,回到茫茫草原。面对险恶的环境、严峻的现实,中共内蒙古党委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乌兰夫同志主持下,分析形势、研究任务、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很快开创了新局面,理顺了我党在锡察地区的工作关系,自此各项工作迅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