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乌珠穆沁旗(简称西乌旗)位于锡林郭勒盟东部,辖2个苏木(巴彦胡舒苏木、乌兰哈拉嘎苏木)、5个镇(巴拉嘎尔高勒镇、巴彦花镇、浩勒图高勒镇、吉仁高勒镇、高日罕镇)、93个嘎查、8个社区。2024年初,全旗常住人口10.25万人,城镇常住人口为6.98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为3.27万人。西乌珠穆沁旗是唯一汇集内蒙古九大类型草原的地区,土地面积2.24万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02万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90%。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铅、锌、铜、银、铁、镍、大理石、莹石等矿种,探明煤炭储量523亿吨、有色金属储量228万吨。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素有“搏克健将摇篮、蒙古长调之乡、民族服饰之都、游牧文化之源、中国白马之乡、中国百灵鸟之乡”的美誉,先后多次成功举办以蒙古族“男儿三技”(摔跤、射箭、赛马)为主题的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型文体活动,2024年全方位打造西乌旗草原“99号”公路、“中国白马之乡”等文旅品牌,兑现文旅产业发展奖励资金215万元,建成遥鲁海日罕山木栈道及停车场、哈布其盖和“99号公路”起点游客服务中心。成功举办以“99号”公路为品牌IP的全国室内五人制足球邀请赛、全区器乐大赛、全盟马超联赛总决赛、“99号”公路音乐节、首届马拉松及第八届草原王挑战赛、遇见草原雪乡等大型文体赛事30余场,西乌旗草原“99号”公路成功出圈、火遍全网。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53万人次,旅游收入6.85亿元,分别增长58%和27%。《99号公路》微短剧荣获全区一等奖,我旗被评为全盟夏季文旅宣传工作效果突出地区。旗政府所在地巴拉嘎尔高勒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卫生县城、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自治区生态宜居县城、自治区园林城市、自治区级文明镇和双拥模范旗。脑干宝力格嘎查被评为CCTV中国最美乡村。
西乌旗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草原风光秀丽,旅游文化特色鲜明,被誉为“搏克健将摇篮、蒙古长调之乡、民族服饰之都、游牧文化之源”,发展草原特色旅游业、民族文化产业优势得天独厚。
“乌珠穆沁”系蒙古语,意为摘葡萄的人,据记载乌珠穆沁部落13世纪生活在阿尔泰山脉葡萄山一带,17世纪中叶迁此定居,因而得名。
西乌珠穆沁草原是唯一汇集内蒙古九大类型的草原地区,也是锡林郭勒草原最华丽、最壮美的地段,素有"天堂草原"之美称。旖旎的草原风光,独特的区位环境,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西乌旗发展草原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西乌珠穆沁旗由于地处边疆,牧民生产生活又主要依靠畜牧业,因而西乌旗的广大牧民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族习惯,并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俗,是我国蒙古民族风俗习惯保留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
——“民族服饰”之都
蒙古族的服饰具有自己的审美特征,西乌旗蒙古族特别偏爱鲜艳、光亮的颜色,同时也十分崇尚白色和蓝色这样一些纯净、明快的色彩。
——“旅游文化”之源
乌珠穆沁饮食文化十分丰富,风味食品主要以奶食品、肉食品为主。
乌珠穆沁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主要有赛马、摔跤、射箭、音乐舞蹈等等。赛马、射箭、摔跤被蒙古人民誉为“男儿三艺”。
蒙古族传统主食为手把肉,成年羯羊从宰杀到上席仅三刻钟左右,火候之嫩可与涮肉妣美,味道之鲜涮肉望尘末及。
乌珠穆沁蒙古族热情豪放,崇尚礼仪,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长幼路人见面先问好,后问话,客人至,敬茶、敬酒。节日或贵客至,互赠哈达,敬美酒,盛情款待。
——“摔跤健将”摇篮
西乌珠穆沁旗是蒙古博克的“健将摇篮”。十九世纪的传奇人物都荣扎那、国家级博克运动健将僧格、额日登巴雅尔、关其格扎布等都是乌珠穆沁草原养育的英雄健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西乌旗培养和输送了数百名优秀搏克选手,其中,国家级搏克运动健将就有40多名,体育健儿多次在区内外重大比赛中勇创佳绩。
——“蒙古长调”之乡
乌珠穆沁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形成了一种粗犷、豪爽的音乐艺术风格。歌喉高昂,悠扬动听,舞蹈欢快而刚劲,表现出膘悍豪放的民族风格。
西乌旗人文景观众多,生态奇特,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几年来,西乌旗委、旗政府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重点进行培育和扶持。草原旅游作为一项新兴产业,蒸蒸日上,逐步展现出勃勃生机。
乌珠穆沁旗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路性气候,西乌旗位于华北、东北结合部(东经116°21′-119°23′,北纬43°52′-45°23′),是距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京津地区的重要屏障。旗府所在地巴拉嘎尔高勒镇距北京直线距离500多公里。
——“绿色矿山”理念
绿色矿山治理工程是西乌旗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西乌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白音华经济开发区作为西乌旗“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在依法办矿、规范管理、资源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牧企和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济建设”成果
2024年,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30亿元,排名全区前30位,增长6%,其中:一产增加值预计完成22.7亿元,增长5.3%;二产增加值预计完成178.4亿元,增长6.2%;三产增加值预计完成28.9亿元,增长3.2%。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7.5%。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8项,其中盟级重点项目15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15亿元,增长2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亿元,预计排名全区第12位,增长2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2.2亿元,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53936元和40154元,分别增长5.8%和6.3%。连续第8年上榜“中国西部百强县”,位次升至第49位。
【自然资源】 镶黄旗土地总面积4960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4612平方公里。镶黄旗的土壤主要为栗钙土,其次为风积沙土及盐化草甸土等,共分为五个土类,十个亚类,二十三个土属。
镶黄旗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15个品种33个矿点。矿种有:金、银、铜、铁、钼、铌、钽、钨、铍、水晶、萤石、煤矿、水泥灰岩、花岗岩、芒硝等,其中以钨、花岗石、石灰石、煤、萤石最为突出。钨矿石储量11万吨,钨金属储量1407.5吨,平均品位1%—2%。煤矿储量149万吨,系优质褐煤。花岗岩矿石储量57.87万立方米,荒料储量13.3万立方米,石灰石687万吨,矿泉水3600吨。
镶黄旗属内陆河查干淖尔水系,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只有一些间歇性河流和季节性洪水沟,境内较大的季节性河流(蒙古语叫“高勒”)有6条。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000 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储量为5097.31万立方米,年开采量为2363.92万立方米。在旗东北部文贡乌拉丘陵地带有丰富的优质矿泉水,水质好、储量大。
镶黄旗植被资源比较丰富,已查明的野生物林木共有17科42种。主要树种有乔木和灌木。乔木杜松654.5公顷,黄榆、白榆、茶条戚等面积31.5公顷,蓄积446立方米。灌木小红柳面积36.4公顷,柄扁桃、构子木、绣线菊、茶蔗子、胡枝子、优藜、黄栌木、锦鸡儿等在全旗各地均有分布。其中绵鸡儿分布最广,覆盖面积达33773公顷,占全旗土地面积6. 6%。牧草种类繁多,其中优质高产牧草主要有:羊草、冰草、沙生冰草、糙隐子草、细叶葱、多根葱、蒙古葱、冷蒿、黄蒿、克氏针茅、石生针茅、贝加尔针茅、短花针茅、芨芨草、沙竹、苔草、冷苔、寸草苔、花苜蓿、花旗竿、达乌里蕊巴、阿尔泰狗娃花、麻花头、草芸香、百里香、萎陵菜等数十种。镶黄旗产量较高的木本、草本药材有:麻黄草、甘草、李核(仁)、杏核(仁)、车前会、车前子、柴胡、蒲公英、葶苈子、益母草、充玉子、青蒿、艾叶、大蓟、小蓟、韭菜子、野米壳、猪毛菜、狼毒、麻黄根、黄芥籽、星星草、野菊花等。
镶黄旗有家畜、家禽品种20多个。野生动物大部分属于草原类动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数十种大型哺乳类动物现已绝迹。尚存的狐狸、草兔、旱獭等和20多种鸟类动物,有些大型鸟类动物还是国家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