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党史研究 > 宣教

学思践悟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解读(七)

信息来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5-06-29 浏览: 【字体大小:



学思践悟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解读(七)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领域第一部基础主干党内法规,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职责、内容、主要方式、保障和监督等作出全面规范,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盟史志研究室现转载发布全国党史领域专家、学者相关解读文章,对《条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阐释,推动全盟党员干部学深悟透《条例》精神,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 从党史汲取智慧和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成为中国人民的领导力量。中共四大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阐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汹涌澎湃,迅速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战斗。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总方针。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各地起义此起彼伏。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后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农村根据地。朱德领导南昌起义余部发动湘南起义后,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彭德怀等领导平江起义建立红五军,与毛泽东、朱德会师井冈山。中国革命绝处逢生,星火燎原。中共六大总结经验教训,确定新的方针和任务。随后,创建中央根据地等一系列农村根据地,红军和游击队迅猛发展。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和革命组织开展各种形式斗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和中央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各地红军和各个根据地连续多次反“围剿”成功。由于出现“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各路红军主力相继长征。南方根据地的中共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坚持游击战争。长征中,遵义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中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战胜张国焘分裂活动。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甘根据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在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进逼华北,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国共产党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领导“一二·九”运动,掀起停止内战、抗日救亡浪潮。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建立一系列抗日根据地,长期坚持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东北抗日联军成为抗战中坚力量。抗日战争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互相支援,直到最后胜利。

历史证明,中国最早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制定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团结。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在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持下,在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各阶层人民有力配合下,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通过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1949年9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及其他爱国分子的代表组成的政协一届会议在北平举行。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指出,这次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特邀代表和各方面代表分别演讲,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团结一致建设新中国。政协一届会议一致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为五星红旗。9月30日,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同时选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朱德致闭幕词。这时,工作人员将一面巨幅五星红旗从主席台上高高举起,毛泽东等站在国旗前面。热烈的掌声使会议气氛达到高潮。

会议期间,毛泽东率全体代表到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施政方针。下午3时,北京天安门城楼高悬“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典”会标。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等登上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国民经济,落实《土地改革法》彻底挖掉封建制度老根,颁布《婚姻法》实现妇女彻底解放。抗美援朝彰显大国风范。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制定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共八大确立发展路线。全国完成156项以上重大项目,建成一批汽车、拖拉机、飞机制造厂,建成武汉和南京长江大桥,开发大庆油田,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核武器和人造地球卫星,大幅提升科技和国防实力。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与苏联、东欧和一系列发展中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开展经贸、文教和科技合作。20世纪70年代通过“乒乓外交”即“人民外交”实现中美关系历史性突破,中国与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进入联合国成为常任理事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现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培养大批经济建设人才,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高新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邓小平敏锐认识到和平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他深刻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从此,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响彻云霄,中华大地人人皆知,历史潮流势不可当。当时,广东经济落后地区的一些农民纷纷跑到香港去“打工”,怎么拦也拦不住。通过农村实地调研,找到了发生“逃港风”的症结所在,经过中共广东省委研究决定,向中央提出,划出一块地方实施特殊政策,迅速把经济和群众生活搞上去,从根本上解决“逃港风”问题。中央完全同意。经济特区应运而生,由于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日新月异,“逃港风”很快消失。有了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沿海地区开放,沿江地区开放,沿边地区开放,相继展开,全方位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农村改革一马当先,率先突破,带动中国改革大潮滚滚,实现万马奔腾。

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成效显著。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自由贸易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圳示范区等,犹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与时俱进特质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中国人民是具有勤劳智慧品格的伟大人民,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进取意识的伟大民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大踏步赶上世界发展潮流,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新鲜经验,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艰辛探索,开拓创新,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理论与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创新理论、新鲜经验和丰富实践。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小康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期盼。《礼记》记载:“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小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大共识。中共十二大决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中共十三大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中共十四大提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大胜利;中共十五大强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中共十六大系统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共十七大部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共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美国,在西雅图的讲话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段很不平凡的历程,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上世纪60年代末,我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插队当农民,在那儿度过了7年时光。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后来,我当了这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我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但是,这个心愿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今年春节,我回到这个小村子。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当然吃肉已经不成问题。”他最后说:“这两年,我去了中国很多贫困地区,看望了很多贫困家庭,他们渴望幸福生活的眼神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终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预期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内外形势,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历史辉煌,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智慧和历史智慧——在血雨腥风中前仆后继的壮举,万里长征披荆斩棘的艰难困苦,中国革命赢得胜利的丰富经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决心和信念,凡此种种,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强大软实力,已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际,中共中央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在全党全社会持之以恒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我们要全面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条例,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